“劉生虎患重度血液疾病、下肢殘疾,治療費用缺口大,家庭僅靠妻子一人種地、打臨工維持生計,十分困難……趙紅玉家的電路壞了……榆樹臺有1公里土路需要修筑……”翻開吳倉堡鎮韓溝門村第一書記張曉蕓的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記,上面記錄著每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以及村民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現狀、需求和困難。
韓溝門村位于吳倉堡鎮北部5公里處,總土地面積33.1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民小組、310戶110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7戶152人。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以棚栽業、小雜糧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收入水平較低。2017年6月,縣農業局干部張曉蕓被選派到這里擔任第一書記,到達村子的第一天,她就下定決心:寧可多加班、多流汗,也要讓韓溝門村舊貌換新顏,才配得上“第一書記”這個稱呼。
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在一次走訪中發現,黑渠組建檔立卡戶趙紅玉,老兩口居住在距離主干道5公里的溝里,由于家里電線老化、短路停電,兩人年齡大,不會維修,兒子在外地工作忙,老兩口不想給兒女添麻煩,一直“黑摸”住了一周,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出溝為趙紅玉買了維修需要的材料和一起進村的男同事幫忙換上,讓黑夜亮起了燈火,老兩口高興地握著她的手說:“小張書記就是我們的好女兒啊。”
長期以來,榆樹臺組37戶村民一直被1公里土路所困擾,可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當她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主動與村支書多次向縣財政局申請資金,終于爭取到了一個道路硬化項目,目前該工程已經基本竣工。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在鎮黨委、鎮政府及包扶單位的全力支持下,張曉蕓積極爭取項目,為韓溝門產業園區200余座標準大棚安裝了滴灌系統,大大提高了產業效益;協調縣果業局在趙澗子組建設新品種標準化果園100畝;爭取縣農業局項目在杏柳溝組種植新品種小雜糧100畝,畝產增收300斤;協調鎮黨委、鎮政府維修了黨員活動陣地,維修通組道路20余里,并將城子溝、白河梁組通組道路硬化列入了扶貧改造項目,計劃2019年實施。同時,她還向村民承諾,將繼續向上級爭資金、跑項目,要讓全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小張,又去忙呀……小張,來我家坐坐,歇會兒,大熱天的,喝口水再走……小張,晚上到我家吃飯啊……”如今,張曉蕓走在村里,到處都能聽得村民熱情的招呼聲,人們提起小張,都會豎起大拇指,給點個贊。
脫貧攻堅始終掛在心頭上
“只要你把百姓放在心里,百姓就會把你含在嘴里。”在張曉蕓的民情日記里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為了不讓一個貧困戶在小康路上掉隊,她堅持駐村走訪,為村上的貧困戶、老弱病殘、孤寡老人、留守婦女兒童、老黨員分類建立檔案,并因戶因人制定幫扶計劃。她聯系幫扶單位縣政協辦,為3戶貧困戶的3名大學生每人籌集助學金3000元;協調縣工商局為1戶創業貧困戶辦理了營業執照;協調縣農業局請來專家給村民進行蘋果、土蜂等管養技能培訓;組織有能力的黨員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每人每年至少為貧困戶辦2件實事。
2017年7月份,張曉蕓在民情走訪時,了解到貧困戶劉生虎患重度血液疾病、下肢殘疾治療費用缺口大,家庭僅靠妻子一人種地、打臨工維持生計,她及時組織召開會議,向參會村民介紹這一情況,經過民主評議,向縣扶貧辦申請,把劉生虎的妻子納入特設公益崗。劉生虎感動地說:“有了集體的支持和關心,增強了我戰勝病魔的勇氣。”目前,劉生虎已接受全面治療,情況穩定正在家中康復。
韓溝門村73歲的楊青,兒子失聯多年,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與他相依為命,生活困難,她便與村“兩委”商議,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并聯系縣第二中學為孩子辦理了轉學手續,第一時間享受了教育扶貧政策。回訪時她自掏腰包給楊青帶去了米、面、油和衣物等生活用品,老人局促地伸出開裂布滿老繭的手,眼里噙滿了淚水...背過眾人,張曉蕓也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淚。
2017年春季,正值春耕農忙時節,看著別的村民忙著播種施肥,村里的貧困戶心如火燎,因缺少資金購買化肥,大多數人就少施肥或不施肥。張曉蕓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對大家說:“你對不起地,地就對不起你,這關系著一年的收入,決不能馬虎,這個問題交給我。”她隨即與縣上的相關單位聯系,為村里20戶貧困戶免費送去40袋價值4000余元的化肥,解決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今年春季,她又協調縣農業局為貧困戶捐贈化肥50袋,為貧困戶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先后進行種養技能培訓5次,吸納15戶貧困戶人均種植大棚3座,新建半封閉式豬圈8座養豬60頭、魚塘1座養魚3萬尾,種植山地蘋果130畝,養驢17頭,養蜂16箱,特設公益崗就業3人,基本實現了戶戶有產業的長效脫貧。截至目前,全村建檔立卡鞏固戶57戶152人年收入穩中有增,貧困戶5戶18人已達到脫貧條件,年內計劃退出。
心思用在黨建責任田上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典型帶動一片。作為第一書記,張曉蕓積極發揮“四大作用”,認真履行“五項職責”,抓班子,帶隊伍。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她帶頭查擺問題,帶頭講黨課,按時組織黨員進行學習教育,對年老體弱的老黨員主動上門請教,與他們談心談話,交流思想,討論發展思路,謀劃合作社發展,探索推行“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脫貧新模式。同時,為增強黨員的黨性意識,她組織黨員參觀革命紀念館,瞻仰革命先烈,號召向先輩看齊,為民謀福利,筑牢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韓溝門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沉寂的村莊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村級黨組織組織力得到明顯提升,戰斗力和凝聚力顯著增強。2017年度韓溝門村被評為“工作先進村”,她本人被鎮黨委評為“優秀第一書記”。
|